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:刘豫 陆欣楠/文 邹财麟/图
(相关资料图)
编者按:
在较快的生活节奏下,不少年轻人通过阅读疗愈心灵。近年来,各类书籍报告显示,非虚构文学榜单几乎是心理自助类图书的天下。一本心理学童话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在国内出版短短2年时间,已达到300万册的销量,当之无愧地稳坐畅销书宝座。人们为什么开始偏爱心理咨询类书籍?这类书籍几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?它能治愈你的各种“现代病”吗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近,当你走进书店时会发现,心理学相关的“觉醒之书”大多被摆放在显著的位置。这类曾经被视为“小众”的书籍,为何忽然成了畅销书?这些学术类的“心灵鸡汤”,真的有营养吗?当人们选择通过阅读这些书籍疗愈自己时,他们得到了什么?
视频加载中...近些年心理学书籍畅销
《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》显示,非虚构文学榜单几乎是心理自助类图书的天下,连续2年占据榜首的是英国作家罗伯特·戴博德的心理治愈系作品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购买它的绝大多数是成年人。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。
近日,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南宁市青秀区的一家书店,当有读者要找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一书时,店员只听到“蛤蟆”二字便脱口而出回应:“这是本畅销书,很多人都买。”
在南宁市民族大道上的一家书店里,店员表示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一书早已售空,另外一本心理学书籍《被拒绝的勇气》也是目前热销的心理学书籍。记者看到,摆在这本书旁边的,还有各色的心理学书籍,如《我有一只叫抑郁症的黑狗》《掌握饥饿,拒绝焦虑》《内向者优势》《慢一点也没关系》等,这些书籍的内容均以缓解焦虑为主题。
随后,记者走访了新华书店、漓江书院、西西弗书店等几家大型书店,书柜里的各类心理读物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选购。在书店的阅读区域,也有不少读者在此阅读此类书籍。记者了解到,这些读者大多为工作压力较大、急需提升自身素质的白领。
市民在挑选心理学类书籍。
读者开始关注心理健康
当当网发布的《2023国民阅读洞察》显示,在2022年国民购买最多的10本书中,心理学、疗愈类书籍榜上有名。在平和的心态中努力奋斗可以说是年度阅读主题,读者通过自助心理类、心灵疗愈类、严肃文学类书籍对抗精神内耗,寻求自洽。
上海图书馆、阅文集团共同发布了《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》,针对95后群体的数字阅读画像、阅读习惯、内容偏好及全球阅读趋势为切口展开了研究。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,相比于其他年龄群体,95后的年轻群体更关注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,心理学主题书籍成为年轻人最爱的TOP3类型。数据显示,2022年阅文心理学出版书籍新增读者中,58%为95后群体,《自卑与超越》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《提高情商的100种方法》成为他们最爱看的TOP3。
南宁市一家书店销售的心理学类书籍。
对此,漓江书院的选品师周美芬告诉记者,她在浏览各大网站的排行变化以及各个网友的讨论热点时发现,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被频频提起,她及时为书店增加了心理学类的书籍。果然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不断有读者到店寻找这些书籍。
通过与读者的交流,周美芬认为,近几年,读者普遍开始关注心理健康,这一变化也投射到了阅读品位上,因此,一些关注身心健康的书籍开始热销。
心理类书籍到底是不是“灵丹妙药”
近年来,“你emo了吗?”“我又破防了”这些流行语在互联网广泛传播。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,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精神压力。那心理类书籍到底是不是“灵丹妙药”,能够让人在阅读后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吗?
市民在书店内阅读心理类书籍。
心理学书籍爱好者吴先生认为,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工作压力不断增加,也充斥着各种诱惑和欲望,他希望能深入地探索自己。过去此类书籍的门槛都很高,讲述的哲理很深奥,而目前畅销的心理学书籍都比较通俗易懂,“在这些故事里,我能感受到一时的心灵慰籍,进一步找到快乐的自我、真实的自我,这就够了”。
南宁市青秀区一家书店内,心理励志类书籍被放在醒目位置。
也有不少读者持否定的态度。南宁读者林先生认为,探索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“想通过阅读图书短平快地让内心成长,是不现实的”。也有读者认为,目前市场上的心理学书籍,通常是讲故事,“这些‘心灵鸡汤’似的书籍大多是把读者引向感性的解脱,而非理性认识上的改变”。